| 注册
请输入搜索内容

热门搜索

Java Linux MySQL PHP JavaScript Hibernate jQuery Nginx

互联网转型难在何处?

0
互联网 C/C++ 微信 6540 次浏览
       当下企业最热议的话题就是,许多传统企业经过专家们的“洗脑”后也在考虑转型的问题。为什么要转型呢?因为+的风潮席卷了传统企业,你不主动+,就会成为被+的对象,甚至被遗弃的对象。一些企业运用互联网+将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进行转型升级赢得“风投”及资本市场的青睐,公司的整个面貌为之一变,同时也囊括了资本以外的人才、新项目等众多的社会资源,这也惹得一些未转型的企业主,心生“羡慕、嫉妒、恨”。但同时也有更多转型的企业效果并不好,所以江湖上有“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一说。那么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究竟难在何处呢?

        一、 企业本身缺少“营”的功能


      许多传统企业一直是生产制造型的企业,主要还是在用贸易的手法在卖产品,盘点这些企业的运营,其主要营销资源就是渠道(或客户)。而互联网对传统营销模式冲击最大恰恰就是传统的渠道。作为营销必备的CRM 系统、ERP 系统,品牌策划与传播、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核心消费者研究等等必备的模块在这些企业都是空缺的。


     “营”和“销”好比一个人两条腿,有些传统企业却只有“销”没有“营”;这好比一个人只有一条腿,本身就站立不稳,加上互联网的新型手段,就好比人家给你一个扫荡腿,你当然要趴下。


       互联网时代“营”是先于“销”的,粉丝经济、用户至上、爆款产品打造,自媒体的大行其道。这些都应该是“营”的范畴。而传统营销方式中的深度分销、终端为王、人海战术等以前被奉为经典的营销手法都在新型的互联网模式:B2C/C2B/020面前落伍。


       营销体系健全的公司虽然在互联网的今天也要进行升级改造,但是沉淀下了必要的“营”的方面的专业技能、组织基础、人才储备,相比而言转型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营”的功能不健全的企业在通向互联网的道路就会显得更加漫长。


       二、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发生变革吗?


      有些观念落后的人说,现在互联网和以前的营销模式相比是“不务正业”,因为互联网营销首先是“吸粉”、“吸睛”、“上头条”的传播,于是各种自媒体满天飞,老板再不是天天在生产部、研发部、销售部而是争着“上头条”。也不管长相是否吓人,天天争取出境;也不管普通话是否标准,却天天到处吐沫星四溅,争当“公众人物”,去秀自己的“经营理念”、“人生感悟”、“革命家史”、“曝光隐私”,更有甚者公开找骂,没有美誉度也要知名度。


      这还不算,开发一款产品,从研发开始就必须要客户进行参与,研发体系的专家必须走出“研发基地”面向屌丝去寻找所谓的“痛点”、“爆点”、“卖点”,再也不能躲在“研发楼”中高大上了。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相比更加开放,过去企业的经营大多是“自给自足”靠自有资本或有限的融资在运营企业,可是新三板的开放、众酬、P2P等资本方式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企业也由产品利润经营变成了企业市值打造。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班子由“围墙内的经营”变成了没有“围墙”的经营,同时必须具备构建资本市场运营的知识体系。
   所有这一切和经年累月形成的企业经营模式相比,现在的企业经营已经变成了“四不像”,所以不仅要老板愿意变,企业整个体系都得跟着变,你们变了吗?


       三、 你能和这些“小鲜肉”滚成一团吗?


      互联网营销是“营”先于“销”的,只不过和传统的“营”相比,互联网时代的“营”在升级,在传播媒介、传播方式等方面已经非传统手段可比。在渠道和终端层面,传统渠道我们的产品是在各类终端,要提高销量必须争夺终端展示排面,在终端我们看到的是实物产品,因此,“有效终端”成为厂家营销工作的重点、难点。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项工作依然会继续,但是互联网+却让这些营销的基础工作发生了变化,在网络上消费者看到的是图片,和文字,如果转型互联网,营销队伍中就必须有一大批设计创意人员,吸引消费者就必须有一批文案人员,这些有艺术特质的人员,在传统制造也是否能生存下去?

   

     玩转这些新的营销方式显然90后甚至后来的00后他们更加得心应手,需要老板及管理体系能和这些“小鲜肉”能滚成一团,“小鲜肉”们中的许多人又是在糖水泡长大的,不同的年代的人,产生的代沟是常有的事,不管你是否看得惯,世界和未来毕竟是他们的。“小鲜肉”们需要的是宽松的、时尚的工作环境,需要的是自由自在的空间,而非“朝九晚五”刻板的工作模式。

      他们思维发散,更加擅长开放性创新性工作,旧有的管理模式是经常和这些“小鲜肉”发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他们主观意愿强,喜欢有品质的生活。他们是自我的一代,缺少了“温良恭俭让”,甚至“没大没小”凡此种种,原先组织体系能接受这些“小鲜肉”吗?

      四、原先的组织衔接困难


      互联网企业的组织结构趋势为扁平化、平台化。以业务群或创新团队为核心形成组织,而企业原先的供、研、产等体系变为服务体系。这必然会触及到许多人的“奶酪”,更使思想观念落伍、技能落伍的人相形见绌,自然也就会遭到许多人的抵制和反对。


      既然是互联网+也就意味着以前的办公模式和管理工具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ERP/CRM/SCM以及视频会议、微信群、日常管理APP等互联网工具娴熟的运用将改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办公方式,显然。如果组织中的人员,不能适应新的工具的运用转型就会遇到阻力。

       五、投入没有预期的产出


      互联网+热浪已经掀起,涉水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是见效的企业却不多,主要原因是企业老板的心理预期比较高,盲目的认为只要增加互联网人才、设立相关部门就可实现互联网转型,然后“大块喝酒、大块吃肉”。其实互联网是个开放的世界,在网上的竞争远比传统渠道的竞争更加激烈。新成立的互联网的部门还需要不停的投入,但是不一定很快见效,这也让许多企业感觉到互联网转型像一个烫手的山芋。


      尽管如此,对于各个不同的企业来说,转型的困难远远不止上面列的这几条,诸如:线上线下产品价格管控的问题、大规模生产变柔性定制化生产的问题等等。


      但是,无论转型有多难,互联网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众多企业绕不过去的一道山梁,必须克服种种困难,迎难而上,不停的创新、优化、提升就一定会感受到互联网独特的魅力、获得更多的利益。

0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