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最初的以太网是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当初认为这样的连接方法既简单又可靠,因为总线上没有有源器件。 以太网的广播发送方式(一) B向 D
发送数据 C D A E匹配电阻(用来吸收总线上传播的信号)匹配电阻不接受不接受不接受接受B只有 D 接受
B 发送的数据10/21/201811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2. 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 B 发送的数据信号。
由于只有计算机 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地址一致,因此只有 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 和 E)都检测到不是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而不能够收下来。
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以太网的广播发送方式(二)10/21/201812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3.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CSMA/CD CSMA/CD 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侦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侦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多路访问”表示许多计算机可以从多条不同的道路访问连接在同一根总线上的其他结点。10/21/201813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6. 电磁波在总线上的有限传播速率的影响 当某个站监听到总线是空闲时,也可能总线并非真正是空闲的。
A 向 B 发出的信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后才能传送到 B。
B 若在 A 发送的信息到达 B 之前发送自己的帧(因为这时 B 的载波侦听检测不到 A 所发送的信息),则必然要在某个时间和 A 发送的帧发生冲突。
冲突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 10/21/201816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7. 1 kmABt碰撞t = 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B 发送数据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t = 0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传播时延对载波侦听的影响 10/21/201817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8. 1 kmABt碰撞t =
B 检测到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t = / 2
发生碰撞t = 2 A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B 发送数据B 检测到发生碰撞 t = ABABAB t = 0
A 检测到
信道空闲
发送数据ABt = 0t =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停止发送STOPt = 2
A 检测到
发生碰撞STOPAB单程端到端
传播时延记为 10/21/201818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22. 适配器检查 MAC 地址 适配器从网络上每收到一个 MAC 帧就首先用硬件检查 MAC 帧中的 MAC 地址.
如果是发往本站的帧则收下,然后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否则就将此帧丢弃,不再进行其他的处理。
“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帧: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10/21/201822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06. 无线网支持移动的办法(一)Using access point
The node sends Probe frame
all APs reach reply with ProbeResponse frame
The node selects one AP; sends it AssociateRequest frame
The AP replies with AssociationResponse frame
new AP informs old AP via wire network
Type
Active scanning: when nodes join or move
Passive scanning: AP periodically sends Beacon frame10/21/2018106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
107. 无线网支持移动的办法(二)Using Mobile Ad-hoc network (MANET)
主要思路:
移动节点之间临时组织一个网络来完成一个任务(笔记本之间的互联)
节点不断移动,导致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因而从源到目的节点之间必定会存在多条路径,如何选择路径非常关键.10/21/2018107第三章 网络互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