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请输入搜索内容

热门搜索

Java Linux MySQL PHP JavaScript Hibernate jQuery Nginx
LouisaHardw
8年前发布

验证码的前世今生(前世篇)

   <h2>验证码的前世今生(前世篇)</h2>    <p><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a6950f5c01ba2088e7ed51c1075178a1.jpg"></p>    <p>常在网上晃悠的人,对上面这张图都不会陌生。特别是在注册新账号、确认交易时,它们都会频繁出现,要求我们输入正确的验证码,那这些看上去跟我们要做的事情完全无关的验证码到底有何作用呢?</p>    <p>​</p>    <h2><strong>0×1 诞生</strong></h2>    <p>首先,先介绍下验证码程序的提出者,路易斯·冯·安(Luis von Ahn)。2002年,路易斯和他的小伙伴在卡内基梅隆第一次提出了CAPTCHA(验证码)这样一个程序概念。该程序是指,向请求的发起方提出问题,能正确回答的即是人类,反之则为机器。这个程序基于这样一个重要假设:提出的问题要容易被人类解答,并且让机器无法解答。</p>    <p>在当时的条件下,识别扭曲的图形,对于机器来说还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而对于人来说,则相对可以接受。yahoo在当时第一个应用了图形化验证码这个产品,很快解决了yahoo邮箱上的垃圾邮件问题,因此图形类验证码开始了大发展时期。</p>    <h2><strong>0×2 发展与问题</strong></h2>    <p>图形化验证码在被证明有效后,在互联网上迅速得到了推广。国内外各大网站,在关键的业务点上都加入了这一类型的验证码。</p>    <p>首先,由于开发者水平的良莠不齐,导致验证码本身的实现存在问题,从而导致漏洞可以绕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p>    <p>[1] 验证码的生成逻辑、答案用户可见</p>    <p>如将验证码答案输出到页面中、写在cookie里。打比方就是说,在发卷的时候,把答案写在了卷子背面。(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成绩)</p>    <p>[2] 验证码的生命周期未控制好</p>    <p>如验证码可以重复使用、不设超时。验证一次,永久使用。</p>    <p>[3] 业务逻辑与验证码结合点存在问题</p>    <p>如修改业务参数可导致不用校验验证码也可通过、甚至验证码就是摆设。结合到具体的业务点上有什么危害呢?</p>    <p>a. 验证码写在cookie中。此处可导致旅客信息泄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c3029d9acd14bfee458d9dfce6418c53.jpg"></p>    <p>b. 验证码与图片存在对应关系,因此直接访问html即可得到答案。此处可导致撞库与暴力破解密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21992e38defad6f6b0ad7a1dc3d978ef.jpg"></p>    <p>(上述两例转自乌云)</p>    <h2><strong>0×3 图片验证码对抗与攻击升级</strong></h2>    <p>在开篇我们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假设:</p>    <p>CAPTCHA提出的问题要容易被人类解答,并且让机器无法解答。</p>    <p>实际上,CAPTCHA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将普通人与恶意的用户(黑客、垃圾消息发送者)区分开来。那当时间点到达2016年时,黑客们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想象下中国足球队对巴西足球队,而且此时留给中国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p>    <p>因此,CAPTCHA在图片验证码这一应用点上已经无法满足这一假设了。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很多的加强和识别图形验证码的方法(每一种方法的详细原理和解释,可以参见wooyun drops,在此不做详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29dd2605a0cec57e94b9e2593bace2a7.jpg"></p>    <p>附上部分名词解释:</p>    <p>预处理:灰度值二值化、去噪点、连通性补全等</p>    <p>切割:通过滴水算法、统计方法等得到单个字符的所在位置</p>    <p>机器学习算法:将经过处理的每个字符进行训练,训练后得到识别答案(SVM、KNN、神经网络等)</p>    <p>字库:与机器学习算法类似,将处理后的字符人工导入,构造字库,对长期不变的验证码较为有效</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77984cfe7c90a1ee54b2371c3202a2f0.jpg"></p>    <p>如上图所示,原始的图像使用了字体旋转、背景色混淆等手段,在专业的验证码工具面前,也就是几个命令拼接即可完成识别</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84dc90073eac3f6d4c0ad63ad59e8f56.jpg"></p>    <p>如上图所示,是一个验证码识别软件自建字库的过程,通过回车确认验证码识别正确,如有错误,稍带修改继续。当保存了上千个正确识别的字库后,该程序便可达到一个可用的可用的准确率。(其实若不不做其他限制,此时准确率在30%以上时,即可造成很大的危害,毕竟对于攻击者来说,发3个包与发1个包的成本差别不大)</p>    <p>看到这里,客户们大概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p>    <p>→ 为什么我用了验证码还是会被刷?</p>    <p>那普通验证码难道没用了吗?</p>    <p>那倒也不是,安全是一个博弈的过程。综合使用之前提到的验证码技术(特别是字体粘连等),并且保持关注和变化,攻击者的识别率也比较低。当攻击的成本大于可获得的利益时,自然就没人来攻击了。(普通用户在此应强烈要求存在感)</p>    <p>此时,虽然两方大小上略有差距,但是总体战斗力还算是勉强打个平手,互相出招而已。只是随着战火的升级,个人轮番上阵后,验证码已经违背了他最初设计时的初衷:对普通用户的友好性逐渐消失。而普通用户的体验也就成了这场战争中的牺牲品,这也就造就了一批有一批被用户吐槽的无法辨认的验证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ce3242e1a7a3acf829c5a09285357cbf.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8e030a1ca86760e3520c66b71be301ec.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994e380f13fae5a8e853017c451bf7ba.jpg"></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0ae7f9e428849195d74faaef695681bf.jpg"></p>    <p>正当普通用户们不断吐槽的时候,程序员表示这个锅不想背但是也得背。因为业务总是要做的,而攻击者们也是要吃饭的,升级了验证码的成本,也就限制了风险的等级,于是就变成了这样一个模式╮(╯_╰)╭:</p>    <p>程序员:熬一晚上升级</p>    <p>攻击者:熬一晚上破解</p>    <p>程序员:熬两晚上升级</p>    <p>攻击者:熬两晚上破解</p>    <p>....(心疼)...</p>    <p>大家就在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情况下看似和睦的度过了一段时间。</p>    <h2><strong>0×4 图片验证码的没落</strong></h2>    <p>在日日夜夜的对抗中,攻击者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图片验证码的问题。在我对这些搞灰产的人们表示憧憬之前,先说点题外话。</p>    <p>2009年,google买下了CMU的一个项目:recaptcha。这个项目是CAPTCHA的进阶版本。它所基于的假设与CAPTCHA一致,但是它同时让用户识别两张图片,一张用于验证用户身份,而另一张用于帮助难以用机器识别的电子文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2c40bbe57c637c9ac89fdcbb0bc10761.jpg"></p>    <p>恩,如果读者有从事此类灰产相关工作的人,请注意recaptcha右下角的小字(stop spam.read books)看看这情怀。</p>    <p>而recaptcha的作者,当然又是:路易斯·冯·安。在recaptcha的基础上,路易斯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概念:人类计算(Human Computation) 。</p>    <p>简单来说,他希望借由计算机和网络平台,发挥人类技能,去解决大规模、复杂的问题,具体到recaptcha项目来说,就是借助大家的力量去帮助数字化书籍。(该思想的具体应用还包括一个叫ESP GAME的游戏以及后面会提到的no recaptcha)</p>    <p>但是,在2004年(我能搜到这个新闻的最早时间),就有人已经完美的实现了这个概念:人工打码,并且起源地:中国(此处我应该感到自豪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a922b81964a68943a139b0a38cd2cec1.jpg"></p>    <p>所谓的人工打码就是,将验证码的请求转发给某平台,该平台会将这个信息发送给平台上的打码工,然后打码工人识别后,将答案反送回请求者。通过打码平台的api,攻击者可以写程序实现对目标的自动化操作,而验证码的部分只要交给打码平台就可以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223b032453b38ca37f11bc9c4c2cd1cf.jpg"></p>    <p>打码平台在国内市场上的火爆,有几个原因:</p>    <ol>     <li> <p>从2006年开始,国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流量变现成为了可能。各种邮件营销、SEO、IM工具等都迫切的需要稳定的可以绕过图形验证码的方法。而近些年兴起的基于数据的诈骗、账号盗取等更进一步加剧了这个趋势。</p> </li>     <li> <p>打码平台的爆发式发展也同时得益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人口多并且人力成本低。网络上一种常见的网赚模式,就是打码工模式,一个只要会上网,能识别验证码的人就可以参与。PS:难道你没有看见过下面这些广告吗?大学生、大妈,无需学历,只要会上网、会打字,一天包赚XXXXX。当然其中除了打码平台,还有很多骗子。</p> </li>    </ol>    <p>可以打码的类型包括:</p>    <ol>     <li> <p>普通字母验证码</p> </li>     <li> <p>中文验证码</p> </li>     <li> <p>鼠标类型类验证码</p> </li>     <li> <p>选择题类型(比如某些网游中做任何会遇到的验证码)</p> </li>     <li> <p>旋转类验证码</p> </li>     <li> <p>知识常识问答型验证码</p> </li>    </ol>    <p>以上验证码的价格在平台上都是明码标价,普通的字母验证码1条在1分钱左右,而知识问答类在6分钱左右,相较于利用这些灰产所会产生的利益,真是件美物廉,重点是还非常稳定。</p>    <p>同时我注意到国外的价格现在与国内的价格已经相差不大,现在美国的价钱约为$1.5/1000,美国的打码工已经向东南亚扩展。打码平台一出现,2.2中提到的加强验证码的方法都无用了。因为不管你怎么变化,验证码总需要是人类能够通过的。</p>    <h2><strong>0×5 新的征程</strong></h2>    <p>打码平台的出现,虽然没有从理论上打破CAPTCHA的原则,但是也从事实上击破了防止程序自动提交的防御,因此我们需要新型的安全的验证方式。这些探索也带来了现在各种多样的验证码形式,这些我们将在下篇探讨。</p>    <p>最后用一个“富有情怀”的图片结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simg.open-open.com/show/4adff150169dee541ca1c888e6354167.jpg"></p>    <p>这张图不是来自改变世界的极客,也不是来自富有爱心的艺术家。它来自某知名打码平台的官网,是不是太有情怀了?(你们的确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p>    <p>面对这样的情怀,我想我现在只能做一件事情。</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    <p> </p>    <p>来自:http://www.cnblogs.com/alisecurity/p/6016276.html</p>    <p> </p>    
 本文由用户 LouisaHardw 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所有权归原作者,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管理员。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出处,并保留原始链接、图片水印。
 本站是一个以用户分享为主的开源技术平台,欢迎各类分享!
 本文地址:https://www.open-open.com/lib/view/open1477987997481.html
数据挖掘 程序员